常規賽全部打完,這兩天MVP的投票該截止了。
不出意外的話,過幾天NBA會宣布,最終入圍的三位候選人是字母、恩比德和約基奇,這是按姓氏打頭字母排序,最后的當選者要到6月總決賽結束后才會宣布。
按我個人的預計,盡管有字母的強勢攪局,但最后的爭奪會在恩比德和約基奇之間展開,兩人的選票得分會非常接近,誰勝都不算意外。而我更希望恩比德成為MVP。
我有這樣幾個理由:
第一,對統治級中鋒的肯定。
第二,小球時代的再平衡。
第三,我更喜歡技術華麗的中鋒。
恩比德和約基奇代表著兩種類型的中鋒,恩比德攻防一體,約基奇全能組織。如果這兩位合體,那就是有史以來最了不起的中鋒,沒有之一。但上帝給你開了幾扇窗,總會關上一兩扇,所以他們倆都不算完美,但加起來已經展示了超級中鋒的所有方面。
每年討論MVP都會變成爭論,這是因為評選沒有統一的標準。NBA從來不給“最有價值”下定義,更不會設立標準,這是故意為之,因為討論變成爭議,有助于提高話題熱度。
也有數據黨企圖施加影響,但投票人并不吃這一套,他們內心自有標準,其中有不少純粹是個人喜好。為了減少非客觀因素,NBA取消了跟隊記者的投票權,將投票人數壓縮到100位,另設一票給球迷在網上決定。
但數據黨的影響仍然存在,投票人如果想公布自己的選擇,或者公關團隊請媒體寫文章,總得有一些依據,那么數據黨的成果就會被選擇性使用。但作為聯盟的運營者,NBA總部不會給任何一種數據蓋章。傻子才會把可以炒作的話題交給一小部分數據黨去控制,數據只會限制可能性,降低爭議的熱度。
數據黨也分兩種,一種是直觀數據黨,另一種是進階數據黨,前者是得分籃板助攻之類,加上球隊勝負,后者就復雜了,有很多種公式,比如效率值、使用率、贏球份額、進攻贏球份額、防守贏球份額、可替代值等等,各取所需吧。
但數據本身的問題在于,沒有一種數據是完美的,任何一個公式推出來都會包含bug,這對候選人并不公平,因為MVP是一項投票游戲,而不是數學計算。
我就是通過自己的標準來選擇MVP,數據則是選擇性使用,有利于我觀點的拿來用,不利的就視而不見,不管是直觀數據還是進階數據。
支持恩比德當選MVP,我就用最直觀的數據,他在最后一場打敗活塞的比賽中,拿下了41+20+4,常規賽68場平均30.6分鎖定得分王。跟約基奇的統治性的進階數據比起來,恩比德這個得分王給人印象更加深刻,因為這是20多年來自奧尼爾之后第一位中鋒當上得分王,他還是NBA歷史上第一位當選得分王的國際球員。而且,他的68場比賽平均33.8分鐘,是實行24秒制以來用時最少的得分王。
更重要的是,中鋒平均得分上30已經很多年未見,2000年奧尼爾平均29.67分,上一次中鋒當得分王上30分是摩西·馬龍,那還是1982年,距離NBA在中國開始轉播還有12年。
這個賽季恩比德參賽的68場是職業生涯中最多,所缺14場比賽里面有9場是在去年11月,復出之后打了59場,平均32+12+4.2,可以說長時間處于穩定的高水平。恩比德實現了上賽季出局時的諾言,他曾對主教練里弗斯說:下賽季我會拿出更好的狀態,打更多的場次,只要能幫助球隊。
76人和掘金交手兩次,第一次雖然76人贏了14分,卻正值恩比德在養傷,第二次是在3月14日,當時76人已經完成哈登交易,但在主場輸給掘金4分。那場球恩比德拿了34分和9個籃板,正負值+2,約基奇22+13+8,正負值-9。
那次交鋒是76人隊背靠背的第二場,過去恩比德會選擇輪休,但他打了超過36分鐘,最后一節明顯看出體力不支。在前兩節,76人隊占盡優勢,最多時領先多達19分,但下半場被逆轉。76人隊在第三節結束前還領先多達9分,但在第四節,考辛斯連中兩記三分,“骨頭”海蘭德又中4記致命的三分,不過這6記三分的傳球,都不是來自約基奇,而是幾名后衛。
約基奇是整場比賽的主導者,他的反擊推進高效而快速,賞心悅目。把這兩人的比賽分別剪出集錦,像是端上兩盤精致的名菜,各有味道。
約基奇在進階數據上擁有統治力,比如他創紀錄的使用率,據說這個數據反映的是一個球員影響比賽的能力。這一點毋庸置疑,因為他在掘金隊集攻傳于一身,只要他身體允許,將在這一項長期占據統治地位。
唯一能“擊敗”約基奇的是掘金隊的成績,最終落位于西部第六,但因為威少也在這個名次上拿過MVP,這個理由就有點弱。反過來,支持約基奇的觀點認為,約基奇身邊少了穆雷和小波特兩員干將,仍不用打附加賽,已經非常了不起。
比起恩比德的30+得分王,約基奇也有拿得出手的炸裂式直觀數據:他是歷史上第一位單賽季2000分+1000籃板+500助攻的球員。
今年掘金48勝,在去年72場的賽制中,掘金隊贏了47場,相當于82場賽制53到54勝,所以今年相當于少勝五六場。76人去年東部第一49勝,在82場賽制中相當于55到56勝,今年東部第四51勝,相當于退步四五場。不過,今年東部前四的成績非常接近,第一名熱火53勝,第二至第四都是51勝。
約基奇身邊少了兩大干將,其實恩比德整個賽季也沒有西蒙斯,還經歷一次大交易。哈登加入以后,恩比德打了22場, 平均32.6分12.8個籃板,助攻下降到3.5次,可以說無縫銜接。
但恩比德跟哈登聯手以后,也打了幾場難堪的臭球,比如:輸給熱火隊17分,輸給籃網29分,輸給太陽10分,對雄鹿那場,恩比德最后的補籃被字母釘板蓋飛了,輸2分。
恩比德和約基奇,不管最后誰當MVP,在這個時代都有特別的意義,因為他們倆是世界上最好的中鋒,對小球風潮是一種反動與平衡。
NBA的小球化,是對過去幾十年籃球風格的一種革命,導致傳統中鋒的戰術地位日益下降,有的提前退出歷史舞臺,有的根本進不了NBA,新一代中鋒不斷前鋒化。但高大中鋒應該就此消失嗎?
約基奇帶來了歐式風格,真正優秀的中鋒什么都會干,也沒有進攻區域的限制;恩比德則是找回了黑人中鋒的尊嚴,技術為底,攻防一體。
恩比德剛剛28歲,按照我的“28歲原則”,他已經站上了職業生涯的巔峰,而一個MVP封號,是對他這一時刻的最好紀念,剩下的,就看他什么時候拿一個總冠軍,不用再哭鼻子。
相關直播
暫無相關直播
相關錄像
相關集錦
相關短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