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身高2.26米,臂展2.26米,站立高度2.29米,體重141公斤。他是中國NBA發展和成就最好的球員。NBA生涯場均19分9.2籃板1.6助攻1.89蓋帽,投籃命中率52.4%。
NBA6強球隊中,姚明6次入選周最佳球員,2次入選月最佳球員,2次入選月最佳新秀,8次入選全明星,2次入選最佳陣容第二陣容,3次入選最佳陣容第三陣容,1次入選新秀陣容,退役后入選名人堂。
相比其他中國球員在NBA的表現,姚明更值得稱贊和肯定,但也有人否定他的努力,將他的成功歸結于他的身高,認為有他的身高才能打出這樣的表現是合理的。那么,本期我們就來看看哪些球員比姚明高,再來看看他們在NBA的成就,就知道他們能否以自己的身高在NBA打姚明了。
第三名:肖恩布拉德利。
布拉德利的官方身高是2.29米,體重是125公斤。他又高又瘦,被粉絲稱為“大竹竿”。那一年他被麥迪扣留,所以被更多的中國球迷熟知。
布拉德利來自德國,1993年參加NBA選秀,首輪被76人隊以第二順位選中。在新秀賽季,76人讓他成為首發中鋒,但他場均只有10.3分6.2籃板,投籃命中率只有40.9%,對于一個身高2.29米的中鋒來說,這是非常低的。從第二個賽季開始,76人就開始讓他打替補,到了第三個賽季,命中率非常低。
布拉德利職業生涯的一半時間都是替補。他的得分能力和籃板能力都比姚明差很多。唯一的亮點是街區。他一個賽季送出4個蓋帽,成為蓋帽王,這是他在NBA的第二個也是最后一個榮譽。
布拉德利在NBA場均8.1分6.3籃板0.7助攻2.55蓋帽,投籃命中率只有45.7%,低于一些后衛。他的榮譽包括入選最佳新秀陣容第二輪,贏得蓋帽,以及其他。
第二名,喬治默里。
穆雷的官方身高是2.31米,體重是137公斤。他在1993年第二輪被華盛頓子彈隊(現在的奇才隊)選中。他在新秀賽季只打了兩場比賽,場均12分鐘。
得到5.6分3.6籃板。第二個賽季,他贏得了主教練的信任,慢慢成為了球隊的首發中鋒。然而,即使當了首發中鋒,穆雷森在最好的一年里場均也只有14.5分9.6籃板,比二年級的姚明(第二個賽季的姚明場均17.9)還要差。之后,穆雷森開始走下坡路,失去信任,重新回到替補席。最后,他被交易到籃網,在籃網打了兩個賽季后突然退役。
穆雷森在NBA只打了6個賽季,一共打了307場比賽。場均9.8分6.4籃板0.5助攻1.5蓋帽,投籃命中率57.3%。他在NBA的榮譽只是1996年的最快進步獎。作為一個2.31米的球員,他不擅長得分、籃板和蓋帽,所以在NBA站不了太久就退役了。
第一名:馬努特·波爾。
波爾的官方身高也是2.31米。他的臂展有2.59米長,但體重只有91公斤。他也是一個很高但很瘦的球員。1985年,波爾參加NBA選秀,在第二輪第7順位被華盛頓子彈隊選中。1993年,子彈隊選擇了同樣是2米31的穆雷桑。這說明他們對高個子球員情有獨鐘。
由于缺乏對抗,波爾在內線只有身高上的優勢。在進攻和籃板時,經常被對方球員推到不利位置,沒有投籃能力。因此,他職業生涯從未場均得分超過4分,也從未在任何賽季場均籃板超過6個。他之所以能在NBA立足,是因為他在蓋帽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
一個身高2.31米的球員,臂展也有2.59米,這對于很多進攻球員來說都是噩夢。在巔峰時期,波爾場均蓋帽超過3個。兩個賽季,他場均蓋帽超過4個,因此兩次獲得籃板王。
波爾憑借出色的蓋帽能力在NBA打了10個賽季,場均得到2.6分4.2籃板0.3助攻3.34蓋帽,獲得2次蓋帽和1次最佳防守陣容的榮譽。
除了這三位球員之外,還有一些身高2.26米的球員和姚明一樣,比如查克·內維特和Sim Brall,但是他們有的只是打了幾場比賽就被裁掉了,有的則一直是飲水機管理員,和姚明不是一個級別的。
可以發現,無論是和姚明一樣高,還是比姚明更高,都不如姚明的表現。對比之后,你還認為姚明在NBA的成功完全取決于他的身高嗎?姚明投籃手感柔和,能打中距離,能投三分,罰球命中率非常高。他曾經是聯盟中唯一一個執行技術犯規罰球的中鋒,有他的身高,但擁有他投籃能力的球員是NBA歷史上唯一一個。
此外,他還向一些前輩學習了籃下步法和勾手,不斷豐富自己的進攻技巧。不要用一句“頂尖靜才”來否定他后天的努力。很少有和姚明一樣身高的球員場均出場時間超過20分鐘。他們的身高和體重使他們不能玩太久。然而,姚明職業生涯場均上場32.5分鐘。對于他來說,成為一個身高2.26米,體重141公斤的巨人真的很難。
至于姚明,我們不能因為他是中國球員就把他吹上天,但也不能因為他是中國球員就認為他一定不如外國球員。盲目吹心態是不能接受的,因為自卑和無知而不適合行動。客觀地肯定和表揚他就夠了。
相關直播
暫無相關直播
相關錄像
相關集錦
相關短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