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快速反擊取得了一些不錯成績的索爾斯克亞,如今卻必須要面對一個棘手的問題:如何限制對手的快速反擊。同時,肩負更高期望的索爾斯克亞也需要明白,想要率領曼聯爭奪聯賽冠軍,他就必須處理好這個問題。 《每日電訊報》 記者Daniel Zeqiri便與我們談論了這個問題。
此前,索爾斯克亞用他的快速反擊策略在曼聯贏得了一些欣喜的勝利,但最近,他最喜歡的快速反擊策略成了他最頭疼的問題。
1-1戰平埃弗頓后,索爾斯克亞直言,“我們遭遇了太多的反擊,這是我們必須努力解決的問題。”。
在這場對陣埃弗頓的比賽中,湯森的進球過程并不是曼聯的特例。這與曼聯對陣阿斯頓維拉和比利亞雷亞爾的失球非常相似:失去控球權的曼聯看起來“不堪一擊”,面對快速反擊毫無招架之力。接下來,對陣羅杰斯的萊斯特城,或許瓦爾迪和帕森達卡也將利用曼聯的弱點,從而捍衛皇家法院——的榮譽。這場比賽,曼聯可能沒有馬奎爾和瓦蘭內的幫助。
湯森幫助埃弗頓扳平比分。
對于索爾斯克亞和他的曼聯來說,這只是一個開始。當每個人都意識到這個問題時,他們將面臨更大的困難。那么,為什么曼聯在面對快速反擊時如此無力?
陣容里的老話題:腰不好。
大家都知道,如果球隊不能通過內部挖潛來解決問題,那就應該在轉會市場上尋找答案。因此,曼聯球迷有理由問為什么球隊今年夏天沒有簽下一名可靠的中場球員。它既可以在中場粉碎對手的進攻,也可以幫助球隊在后場組織進攻。更貪婪的是,你為什么沒有用這兩項技能簽下一名優秀的中場球員?
麥克托米納目前是曼聯防守最強的中場。他經常在關鍵戰役中與弗雷德搭檔。他在蘇格蘭的三后衛戰術中,而他在后防線。這可能是他未來的發展方向,但也可能有新的出路。上賽季,麥克托米奈為曼聯打進7球,在蘇格蘭對陣以色列的比賽中,他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位置上。他打進了一個精彩的——球,充分展示了他的進攻能力。
麥克托米納也有很好的進攻能力。
本月早些時候,當布萊恩羅布森談到麥克托米奈的進攻潛力時,他曾經說過:“我不認為麥克托米奈必須是一名防守型中場,他是一名能夠防守的中場。,我認為麥克托米奈作為一名球員可以提高的一點是,他一個賽季應該能進10到15個球。作為中場,如果能遠離傷病,就能實現這個目標。我覺得Mactomina有這樣的能力。”
麥克托米奈的傳球技術并不算好,而且沒有足夠的位置感來掩護自己身后的中后衛。看起來像是一個想要擺脫防守任務束縛,想要在前場自由跑動的球員。根據FBref的數據,本賽季麥克托米納在英超出戰的344分鐘里,成功運球的次數(7次)等于攔截和搶斷的總和。
在下面的例子中,麥克托米奈被阿蘭卡住,德瑪瑞斯格雷利用這個機會拿到球,順勢進攻,完成投籃:
在比利亞雷亞爾在老特拉福德球場進球之前,曼聯給對手留下了太多的進攻空間。博格巴和麥克托米納不僅沒有給對手施加壓力,也沒有盯緊他們的進攻球員,切斷他們的傳球路線:
松散的前場結構。
索爾斯克亞在前場給了年輕球員足夠的自由,甚至可以說“火力全開”。即使曼聯每周都沒有給年輕球員足夠的自由,但總的來說,他們的進攻結構還是相當松散的,希望有天賦的球員能給球隊帶來不一樣的東西。
從某種角度來說,索爾斯克亞的所作所為是希望球隊在經歷了范加爾和穆里尼奧之后能夠回歸傳統。但是曼聯的傳統定義比較模糊,包含了一系列的內容,比如進攻足球的視野,利用球場寬度進攻,利用年輕球員的思想。與阿賈克斯和巴薩的堅持不同,曼聯的傳統沒有太多嚴格統一的意識形態。我們可以這樣說:弗格森治下的曼聯是靈活的,不是僵化的教條主義。
克洛普和瓜迪奧拉已經充分證明,最好的球隊不僅僅要在無球之時組織得當,在控球之時同樣能展現出極致的組織能力——包括在進攻三區。
這不僅僅是為了讓球員能更好地在前場創造得分機會,更是為了讓球隊在正確的結構中快速收縮,快速完成反搶(也就是克洛普所強調的“高位逼搶”)。瓜迪奧拉在2018年就曾說:“我更喜歡短傳。因為這樣你的傳球失誤更少。在你一個三米的傳球失誤后,反搶的時間更短,更容易將球奪回來。”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利物浦和曼城的主帥都非常強調“半空間”的使用,而不是強調兩個邊路。
曼城(藍色)在前場的站位分布圖
薩拉赫和馬內在進攻之時,都很善于利用“半空間”,大衛-席爾瓦與德布勞內也是如此。利物浦和曼城的球員都非常熟悉如何占據“半空間”的位置,并深刻明白只有這樣,才能夠快速反搶,然后快速發動進攻。只不過這兩支球隊實現這一想法的方式并不相同:曼城會選擇逆足邊后衛來實現計劃,而利物浦則依靠亨德森和維納爾杜姆這樣的中場球員來實現目標。
曼聯的陣地戰策略并沒有完全給予球員自由,但也沒有人們預想的那么犀利。球隊進攻之時會五六個人擠成一條線,這意味著如果對手解圍,或者反搶后長傳球到中場,他們并沒有辦法及時作出應對。在對陣埃弗頓的比賽中,弗雷德和麥克托米奈在索爾斯克亞的4-2-3-1陣型中搭檔中場,但從下圖你能看到,弗雷德出現在左翼,而麥克托米奈正準備殺入對方禁區。
弗雷德傳球到禁區,找卡瓦尼的同時,麥克托米奈也在向著禁區內移動——皮克福德拒絕了卡瓦尼的頭球。如果說得球攻門的是麥克托米奈,那可能我們會稱贊曼聯球員們“敢拼敢冒險”——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而且,布魯諾-費爾南德斯和萬-比薩卡表現得也有些猶豫,如果皮克福德不是將球撲出,而是將球控制下來,并快速發動反擊,弗雷德和麥克托米奈真的能在合適的位置上阻止德馬雷-格雷嗎?
對陣比利亞雷亞爾的比賽中,達洛特的傳球被攔截,給了對手進攻機會。博格巴也推進到了一個相當靠前的位置上,再看看麥克托米奈和布魯諾-費爾南德斯的站位,如此大軍壓境,給對手留下了太多的反擊空間——確實有種“不成功便成仁”的感覺。
萬-比薩卡是“定心丸”,也是“炸彈”
萬-比薩卡是曼聯應付對手快速反擊的可靠保障。曼聯和不少球隊一樣,也希望用攻守結合的方式來配置自己的邊后衛組合(一側進攻,一側防守),以保持球隊的平衡——他們希望盧克-肖能夠在左翼持續進攻,博格巴或者拉什福德內切制造威脅,而萬-比薩卡那一側可以強化防守,避免對手制造威脅。
然而,曼聯的計劃在比賽中并非能夠完美執行。對手們抓住曼聯這樣的策略,不斷撕扯曼聯左翼,試圖在這一側找到進攻空間。至于萬-比薩卡所在的右翼,更多時候會成為對手進攻的備選方案。
目前,萬-比薩卡的控球能力得到了提升,這是一件好事,但也是一件壞事。他專注于控球之時,曼聯的進攻并不一定就能順利,而且防守上還會出現問題。
本賽季曼聯陣中聯賽觸球次數最多的就是萬-比薩卡,他的觸球次數達到了536次,緊隨其后的是盧克-肖(522次)。同時沒有哪一名曼聯球員的傳球次數超過萬-比薩卡(378次)。雖然說邊后衛觸球次數如此之高,并非罕見的事情——坎塞洛是目前聯賽中觸球次數最多、傳球次數第二多的球員——但對于曼聯和萬-比薩卡而言,如果他控球失誤,那意味著曼聯在阻止對手反擊之時,將變得更加困難。
萬-比薩卡是防反利器,但也可能成為黑洞
曼聯并非是唯一擔心對手反擊的球隊
此前,索爾斯克亞能夠率領曼聯殺入聯賽前四,確實值得稱贊,但現在這位曼聯主帥被賦予了更高的期望,所以他也有了額外的責任——曼聯必須在比賽中表現得更加主動,尋求更高的控球率。
戰平埃弗頓之后,索爾斯克亞說:“今天我們有75%的控球率,但對手的一次突破,讓我們付出了代價。”
目前聯賽中有四支球隊在“對手通過反擊進行射門的次數占比”方面的數據高于曼聯(6.5%),其中包括利物浦和曼城。這也從一個側面表明,如果“屠龍者想成龍”,就必須適應對手更多的快速反擊,并且給出更好的反應。
曼城在這方面的數據高達11.9%。但不同之處在于,曼城在7場聯賽中一共也就給了對手42次起腳射門的機會(所以反擊射門占比高也就不足為奇)——他們的防守比曼聯做得更好。所以,如果曼聯想要爭奪本賽季的聯賽冠軍,那么他們在壓制對手和持續進攻方面,都需要做得更好。
相關直播
暫無相關直播
相關錄像
相關集錦
相關短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