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月25日訊 據媒體人尹波的最新消息,足協人員其弟注冊皮包公司,利用其哥哥的職權隨便挖球員,只要交錢就能進大俱樂部而且進國少、國青。
媒體人尹波微博原文
到3月24日為止,這一輪足壇反腐風暴,中國足協已經有六名高官落馬,陳戌源、李鐵、劉奕、陳永亮、黃松、王小平這些實權派貪官,身上有著豐富的“大瓜”資源,比如陳戌源、劉奕一個案件的案值就達到5000萬!相信隨著審訊的深入,這種級別的“瓜”還會不斷被披露出來。
足協的腐敗觸目驚心,是不是只有上述有權有勢的高官,才可能以權謀私呢?相比之下,那些中下層官員,特別是那些看上去沒多大油水的所謂“清水衙門”,會不會就相對清廉呢?您想多了。足協沒有所謂“清水衙門”,油水大有油水大的貪法,油水小有油水小的貪法,摘不到“大瓜”,還有各種各樣的“中瓜”、“小瓜”可以去摘。
這次,老尹就講一個關于“小瓜”的故事。
足協有個負責青少年的部門,猛一聽,不像有太大油水的,抓青訓的嘛,用俗話說,就是栽樹的,栽樹的哪有乘涼的有油水呢?其實不然。因為這個部門不光負責抓基層的青訓,還負責各級別的青少年國家隊建設。誰能進入各年齡段的青少年國家隊,這個部門說了就算。有權力,就有油水。
國家成年隊油水更多,李鐵就任國足主帥后,不與他個人經紀公司簽約的球員,再優秀也當不上國腳。但國足關注度高,輿論都盯著,尋租空間大,尋租的成本就相對昂貴。青少年國家隊則比較隱蔽,油水看似不大,性價比非同一般。隊數多、成名球員少、進出頻次高,陌生的名字不容易引起關注,操作余地頗為充裕。
于是,當年足協青少部的頭兒一上任,他的親弟弟馬上就注冊了個公司,公司的營業范圍幾乎相當于巴薩的拉瑪西亞青訓營,理論上啥都能干,可實際上是個皮包公司。唯一的業務,就是找那些在國內外青訓機構培訓的孩子,看中了誰,直接給家長打招呼說,你和原來的東家解約,跟我簽約,有我哥呢,不光保證你家孩子有球踢、進大俱樂部,而且還能入選國青和國少,鍍過了金,不愁拿不到高薪。
如此空手套白狼,這家皮包公司成立這么多年來,沒場地沒教練,青訓的具體事兒一點也不干,然而旗下一大批簽約青少年球員,借著足協的U23政策,這些年可是發大財了。同時,坑了一大批真心搞青訓的學校和俱樂部,你辛辛苦苦把孩子培養出來,它一句話就給挖走了。而且你吃了虧還只能當啞巴,敢跟足協青少部鬧翻,還想在這個圈子里混嗎?
只舉一例。有位當紅國腳,當年與魯能足校毀約出走一事可謂家喻戶曉,后來輾轉多家豪門俱樂部,近年還曾有傳聞要回泰山踢球,在山東球迷群里引發極大爭議。很少有人知道,當時究竟發生了什么。魯能俱樂部亦戰戰兢兢不敢吱聲。不過,背后運作這次毀約的是哪一家公司,現在終于有可能浮出水面了。
期待紀監委官宣足協第七個落馬官員之時,能聽到那個曾令諸多青訓機構聞風喪膽、恨之入骨的名字!
\相關直播
相關錄像
相關集錦
相關短視頻